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多边世贸 > 业务指南
文化“出海”:如何顺应国际消费潮流

对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美国符号是什么?“米老鼠、变形金刚、超人”可谓妇孺皆知。同样,“荧屏上的成龙、李连杰和姚明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可能比上一百堂文化课更加生动。”――远不只几个人物形象那么简单,其背后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国际文化产品市场。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文化市场规模以两倍于全球GDP的增速迅速增长。

  文化多样性不但令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培育了文化产品跨国消费需求,为文化产品的全球流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那么,中国文化产品将如何在国际文化消费大潮中得以快速流动和传播,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

  “走出去”哪些“短板”要补齐

  一般来说,文化强国都在文化贸易领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比如,目前美国电影生产总量只占到世界的6%到7%,但在放映时间上已经占到50%以上。电影产品的广泛输出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同时也将美国式的文化观念向外成功传输。

  “文化贸易有助于增加进口国对输出国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可以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与贸易国际大会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民族特色,为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条件。截至2011年底,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拥有量排名中,中国以拥有42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位列第二。“我国拥有开展国际文化贸易出口的资源优势和潜力。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些优势,将我国自然遗产用文化的表现形式推向全世界,是当前文化‘走出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厉无畏指出。

  不可否认,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赵海生认为,当前我国文化出口普遍存在着内容产品缺乏、出口种类单一、贸易逆差严重、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差在服务上。“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占全球第一位,但是文化服务贸易方面逆差严重,文化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厉无畏分析指出。据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目前处于严重“入超”状态,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仅占引进比的30%,其中电影、电视剧、图书、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表现出高达1:3的明显“文化逆差”。以演艺产品为例,中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

  差在原创上。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品的生命。没有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支撑,没有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创造,就缺乏原创内容,文化就没有市场。“文化原创力决定着文化产品的内容优劣高下,在文化贸易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非常活跃,兼有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原创作品会不断地出现。”厉无畏认为,要增强我国文化贸易原创力和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可以把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个性、文化特色固化到商品的品牌塑造以及服务的质量、理念等过程当中,从而提高出口文化的内在价值。

  差在品牌上。我国文化贸易之所以还没有在世界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品牌缺失。“国内文化市场大量文化产品的内容、主题、风格趋同,缺乏独一无二的品牌标志,使国内的文化消费资源在国际文化品牌面前大量流失。比如美、日等发达国家就长期占据着中国的动画消费市场。”厉无畏提出。

  差在科技创新水平上。用最新的科技水平包装文化艺术,是文化贸易产品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文化贸易强国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常常是主动和积极的。美国虽然缺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其善于从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故事当中取材,然后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展示,同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题材都取自我国的传统文化,但通过现代科技把它包装后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