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网站 > 国礼书画 > 收藏知识

书法和法书   

  书法和法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的方法,主要讲执、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直,全章贯气等等。主要是讲写汉字的方法,如李慎言《书法概论》一类的书。进一步说,就是书写汉字的文章诗句使之成为艺术作品的方法。而法书是指有一定书法艺术成就的作品,与名画是对称的。常见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有五: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这五体只要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可供临摹取法的,都可以称之为“法书”。书法与法书虽说是两字的颠倒,其含意的广狭却有所不同,一个属于理论,一个属于实践,且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既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优良的传统。是指用笔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不是一般人画的,而是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们画的。有些画虽不是名家画的,但年代较早,具有文物性的,我们也要保存、整理。

艺术效果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记事的工具,也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

书画一样,它是用线条来表现的,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就能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来,给人以艺术享受,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当今书法艺术都是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发展变化的,许多书法家都是继承古人书法的优秀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想要欣赏书法艺术,必须具备一些书体和书法源流的知识。

  和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书法艺术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紧,从儿童上学的第一天就要学写字,写字漂亮美观不仅便于学习、生活,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素质,故前人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书法源于写字练习,又高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其中的讲究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日本人在吸收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之后,在书法研究和学习方面投入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力。为了提高世人对书法的重视,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将古代中日书法家的名帖碑刻精印出版,早在本世纪初就出版了多卷本的大型书法集《书道全集》,我国不少当代书法家还是从中获益者。近些年来各类书法字帖、大型法帖、书法工具书、速成字帖、各体书法字典,层出不穷,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许多方便。

书法

  中国有文字以来,书法便受到重视。汉末魏晋时出现了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诸侯贵族学校,书画艺术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对书法艺术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隋唐之后,开科取士选贤用能,考试考察内容主要是身(形体)言(语言表达)书(书法)判(推理)四大项。而且唐代的皇帝大都注重书法,这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创作,还为书法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入仕升迁之途。宋元以后,书家辈出,碑帖众多,一般的人也有条件研读古人书法,要读书作官,就必须先练出一笔好字。渐渐“馆阁体”风行,书法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但在这一时期,书法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艺术性。

绘画艺术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表现力很强的绘画问世了。比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就绘有互相追逐的鱼、奔跑跳跃的鹿,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意境。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远在原始社会就已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趣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

知名书家

蒙汉良心经作品  近代书法艺术的色彩斑斓,与其书家队伍的空前复杂有直接干系。或许因距离太近,这段风景比此前任何时期都清晰明透。这一时期知名的书家实在太多,而又各臻其极,在此仅拈取其重者,当有:齐白石黄宾虹罗振玉王世镗梁启超徐悲鸿吴湖帆林纾徐生翁于右任叶恭绰李叔同、蔡元培、郭沫若沈尹默吕凤子马一浮谢无量胡小石郑诵先、毛泽东、刘孟伉刘月忠吴玉如林散之邓散木张大千陆维钊王蘧常沙孟海萧娴高二适、来楚生傅嘉仪等人。

现代书法家有欧阳中石、沈鹏、张飙周大成申万胜朱关田、旭宇、刘炳森应祚智、刘月忠、张仕银何应辉陈锦城张海陈永正林岫周慧珺梅湘涵钟明善钟致帅段成桂张晓峰聂成文尉天池黄学江窦中亮苏良远祁小春王忠勇蒙汉良袁寅章等。

知名画家

于志学金贵、 马海芳、 王明明 何家英 霍春阳周大成 贾广健 姚有多马振声、 张广、 张晓刚 王孟奇 夏俊娜 冯远 史国良 吴山明 范曾 方增先 刘文西 刘大为 杜滋龄 毕建勋 韩羽韩天衡 秦天柱 王子武 李世南 何水法 戴顺智 陈玉圃袁晓岑 杨之光 李震坚 顾生岳 梁占岩 徐湛 王有政 王美芳 江文湛 李宝峰 方楚雄 杨力舟尹沧海 贺天健 冯大中 王迎春 全太安 王成喜 薛林兴 梅墨生 米春茂 等。

知名女画家

周思聪 何香凝 潘玉良 方君璧 单应桂 蒙妍唐秀玲冯立环萧淑芳赵曼等。

赵曼作品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