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

2017-02-08 13:56:44         来源:东方邮票网   已阅读21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票之为国家名片,同时也是民族的文化之窗。国际间通讯往来,籍邮票绍介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瑰宝,传递民族精神,其无形作用实不可低估。它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邮票发行的题材,代表了一个国家对文化传统继承与发展的取向,包含着意识形态历史演变的轨迹,在微观文化产品的意义上成为人类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我们进入艺术的殿堂。当着艺术表现为娱乐性,邮票衍变为商品,设计方法日益深厚地构成邮票的价值组成部分,对邮票构成形式的欣赏,也进一步转化为对邮票设计者思想方法的鉴赏。

 

  追溯新中国邮票设计的历史,记载着许多杰出的大师:刘硕仁、卢天骄、万维生、吴建坤,邵伯林……他们的作品如若丰饶的牡丹花圃,芬芳娇艳。孙传哲则是其中彪炳瞩目的名字。老先生是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15年10月,已故去了许多年;然而,他所设计的邮票,如黄山之秀美,宁静中透露出致远的心怀,仍弥漫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数百万集邮爱好者。

 

  邮票方寸之间,可以描绘物态千异的世界,设计者的视野也不能有任何的局限性,才能驾驭各种题材,传达时代的心声。他的设计涵盖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纪念邮票,而且涉及到特种、普通、航空、小型张和欠资邮票等,不同类别都能运用自如,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949年10月8日版图绘制的他的第一枚“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至1984年“苏州园林──拙政园”时止,他总共参与设计了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和航空邮票约116套,且各类体裁都能给予巧妙的处理。经他设计过的票面品类有剪纸、摄影、雕塑、木刻、建筑、书法、地图、书籍封面、甚至标语,他总能留下令人满意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有代表性的记录。文革前的17年间,是他邮票设计创作的旺盛时期。这一段时间邮电部发行的124套纪念邮票中,有60套出于孙传哲之手,几乎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48.39%.从当时的出版纪录可以知道,他所设计的邮票发行时间之隔,有时几乎只有月余,实际他是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创作的。

 

  邮票与国体形象直接相关。他受任于新中国建国邮票的开拓性使命,既注重继承民国时期设计制印邮票的传统,又充分开掘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注意突出新中国的国体形象。国徽、国旗、领袖都在他的笔下得到精心设计,在主体风格上追求崇高和庄严。他似乎很关注红色,即使在晚年,也不忘运用红色点题,在和谐里表达他的追求。不论是“宜雨亭前倒影楼”(苏州园林──拙政园4-1)或“春到曲溪楼”(苏州园林 ── 留园4-2),红色的运用到达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境界,也成为革命性与民族化的天然融合。

 

  设计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养,他善于通过重新构思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图案,含蓄地深化和再现主题,使之更具邮票的韵味。文字作为服从主题需要的补充手段,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看似装点,实则来自苦心斟酌。刘继卣先生的“金丝猴”,“敦煌壁画”,“黄山”,“梅兰芳”,“毛主席诗词”等都是他的独到杰作。传说他在设计“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小全张时,于图案的下方加了一朵盛开的梨花,看似闲笔装点,实是暗喻戏曲之别称 —— 梨园,避免了构图中的单调效果。1958年发行的花卉普通邮票,牡丹、荷花、菊花分别采用紫红、靛蓝、和桔黄三种颜色,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而且明快,达到了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

 

  邮票的审美趣味始于静观,其魅力也在于高贵和单纯。孙传哲经邮票所传达的哲学,是一种接近社会正义的神圣,始终以革命人作为表现的中心。文化大革命之后,不论在编号邮票 1970 - 1974 或新的时期,几乎不再有人物类图案出现。这一时期他自主选材的余地扩大了,晚年的孙传哲留下了“国际档案周”,“台湾风光”,“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和“紫貂”等,从他的题材选择中,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他的邮票设计的美学倾向。按照1997年国家邮电部颁布的市价,他所设计邮票的合计面值的全新品相票的价格已上涨到5万余元,而且这个价格还有上扬的潜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最初在倾心设计时,恐怕并未更多的想到获利,然而历史给予他最丰厚的回报;品位高洁和用心真诚的作品,终究会赢得市场,这就是艺术品流通的辩证法。与许多外国邮票相比,他很擅长运用成套印象,借助色彩、形状、票幅、和枚数的变化,激发了集邮者拾遗补缺的兴趣。

 

  邮票设计与特定时代民族的审美意识,邮票印制工艺设备和方法,国际间邮政通讯业的技术进步与交往密切相关。孙传哲的成功,属于他的时代,同时也成因于他独特的设计语言。雕刻版制作代表了邮票印制的技术水平,新中国成立后,经孙传哲之手推出的雕刻版邮票,几乎可以和钞票的印制艺术效果媲美。他非常注意邮票作为有价证券的特征,所设计的旧币面值的纪、特票,画面凹凸感明显,邮资凭证的视觉效果十分突出。而在当时,图版的制作并无计算机帮助控制刻刀,可以想见近乎钞票的精微雕刻图版,要用手工在钢板上细雕而成,点和线的组合必须十分准确,这对于极其简陋的制作工艺条件下的工作者来说,没有非凡的用心是很难胜任的。凝眸欣赏特9“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第五组)精心刻画的票面,笔法之精微,浮雕效果之鲜明,暗记技艺之精湛,依然令人叹服,我们几乎同时可以感受到模板的重量。1963年10月15日发行的“黄山风景”(S.57)采用二影一雕套印法,注意雕刻版线条和影写版色彩的运用,构图简洁明快,色调层次丰富,堪为我国邮票设计中的精品,可谓巧夺天工之作,奇峰俊秀也借得几分运笔神韵,影写与雕刻版的优势浑然一体,构成建国十七年来,我国经济技术实力在邮票设计领域艺术成果最集中的体现。

 

  当然作为整体的回顾,他的作品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物类邮票曾是各国争相开发的领域,如果在这一领域落后,那与邮票的大国地位是很不相称的。人物类邮票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门类,他的整体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令人满意。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谈到:钢铁生产和电影制作是我国百花园中开放得最为艳丽的两朵花。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的邮票曾经风靡世界各地,为美国邮政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我国许多同时期的知名影星堪与好莱坞媲美,但电影人邮票的设计始终是空白,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未经他的手留下倩影,不能不是遗憾。此外,“广播体操”(特4),画面刻板,枚数多而无意趣。“林彪题词”(文11),纯属无奈粗糙之作。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失为对新中国的邮票设计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