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会东:东西方地图交流结晶《中国新图志》

【导语】2014年9月19日至20日,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和宁夏民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文明的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会议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史家、评论家共计二十余位进行圆桌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会议与演讲的方式,增进中国艺术史上有关中西方交流的梳理及演进的研究。本次研讨会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文明的维度”总策展人吕澎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

  主讲嘉宾:席会东

  主题:丝绸之路与14至17世纪的东西方地图交流

  时间:2014年9月20日  11:10—11:30

  嘉宾简介:

  席会东,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地图史、城市史、丝绸之路、中外交流史研究。

  第七幅东西方地图交流的结晶是《中国新图志》,中国和欧洲的地图交流在明代开始不再通过伊斯兰开始,而是直接交往,由耶稣会士承接了媒介的作用,这个时期地图的交流是双向的,除了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国的地图也被带入了欧洲,影响了欧洲人所绘制的东亚地图。最典型的是由卫匡国,被称为意大利耶稣会士,还有罗明坚等人在中国的《广舆图》的基础之上绘制中国地图,影响了欧洲地理图集的体例。我们看一下,这个是卫匡国所编绘的《中国新图志》总图,描绘范围跟《广舆图》是一致的。这是《广舆图》,它和《广舆图》的主要不同,它采用的是经纬网,虽然不是特别准确。

  除了《广舆图》之外,那时期的中国地图受到很多中国在福建、广东民间地图的影响。它把这些地图直接加注拉丁文在欧洲传播开来。

  在《广舆图》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所绘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个图是受奥特柳斯《寰宇大观》地图,基本上把中国东部的海岸线画成一条直线,非常不准确,变形的非常严重。

  这是受奥特柳斯《寰宇大观》地图影响的《中国地图》,非常不准确,如果和卫匡国地图做比较,这个精准程度非常低。但奥特柳斯《寰宇大观》地图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这表明欧洲人对权威资料有很强的依赖性,欧洲人对中国地理资料的引入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