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穆 菁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总概括。是全党新时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文中明确指出共产党领导中国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诠释着在当下,中国共产党如何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首次提到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并指出: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总书记从三方面定义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诠释了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其中,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历史中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中华文明依旧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几千年的文化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如何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一下在当今社会,如何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首先,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进行甄别与反思。

  在中国文化中,以“孝”为例,“孝”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孝道”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几千年。时至今日,“百善孝为先”依然为国人所遵从。每逢春节的来临,几十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让世界为之惊叹不已。看到人山人海中拎着大包小包,艰难前行的人们,一路却满脸洋溢着笑容,排除万难只为回家团圆过年。这是中国人对父母亲人的深深眷恋和对“家”的羁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为做人的根本,古代对“孝道”的教育不予余力。从孩提时分朗朗上口的启蒙《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之句。教化人无论学识、眼界、能力如何,首推要尊崇“孝道”。《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把“孝道”落实在一言一行中。《增广贤文》中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教导人们动物都有孝顺之心,何况人乎?孔子对父母的“无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的“仁之实,事亲是也”。通过对“孝道”的进一步阐述,延续出孔孟“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人道德思想的极致高度,把对父母的孝顺提升为维系和谐社会,安定社会的重要思想之本。在古代对于孝顺父母的人可举“孝廉”为官。对于“学优则仕”的古代中国,孝与“忠君爱国”又联系在了一起,成为立国之本。更有《孝经》和《二十四孝》等文人著作给古人树立起道德行为之高标,传承千年。

  进入到当今时代,“孝道”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大家的认同。但传统“孝道”中的“无违即孝”完全顺从父母才是孝、“父子相隐”把血缘关系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更有《二十四孝》的种种愚孝等内容,已经成为文化中的糟粕。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全盘接受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我们要认真甄别和思考哪些是优秀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哪些糟粕文化需要我们摒除?近期央视播出的一系列关于“孝”的公益广告《向妈妈说一句“谢谢”》、《孝顺父母即“笑”顺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些公益广告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当下国人如何“行孝”的问题。让观者无不深受感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是否缺乏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方法与方式?特别是,在当下,我们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何一以贯之,需要全面、系统的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与宣传。

 

  其次,运用正面引导,逐步恢复中国优秀的传统民俗。

  传统民俗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是人们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习俗。这几年,国家逐步恢复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的传统民俗如在元宵节看花灯,在清明节祭祀扫墓,在端午节赛龙舟、食粽子,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让人们重拾儿时的节日欢乐,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缝香囊等文化习俗的恢复,深受各地民众的喜爱。人们在节日中或呼朋唤友看比赛,或走亲访友赠美食。同时,人们也不忘在在热情洋溢的节日中,重新忆起中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人生,让生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过,节日中也有春节放鞭炮、清明祭祀烧纸钱等不良民俗。对待不良传统民俗,应运用正面引导,不可“堵”,只可“疏”。因为民俗是人们千百年沿袭的习惯,想要改变它,就要积极宣传采用现代方式进行正确的文化导向。如:清明扫墓可采用鲜花、种树等方式进行祭祀。春节放炮可采用科技手段进行实现。“疏”的方法,就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正面引导,倡导新时代的新民俗,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节日中得以传承。

 

  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青少年抓起。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从青少年抓起。从近期的中小学考试改革、教科书内容改革中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加大了比重,青少年的考试内容增加了许多“国学”知识。在流行的综艺节目中,如《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作品,掀起人们对国学的观看热潮,读国学经典、学国学知识成为时代风尚。但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能单单停留在考试和比赛中,它需要潜移默化的融入每一个青少年心中。前不久,“故事绘——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看。观展人群中老人和中年人从作品前慢慢掠过,只有一些学生在一本本“小人书”跟前,或站、或席地而坐,翻看一页页连环画书,如饥似渴,流连忘返。展出的连环画题材非常广泛,其中有传统故事,革命爱国故事、中外文学等等, “小人书”曾经承载着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如何采用人们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寓教于乐,才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人民的最好方式。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