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西经济开发区瞄准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动能智慧新区
分享到:
    常春住电线束、联益汽车零部件等8个总投资50多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科院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国供销总社莱西农产品物流园等12个总投资230多亿元的“四新”项目,正在破土动工或办理开工手续;13家“僵尸企业”通过“腾龙换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推动去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税收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阳春3月走进莱西经济开发区,处处释放着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的背景下,莱西经济开发区何以实现传统企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组团引进和整个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强势崛起?“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创新招商模式,突出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一冰告诉记者。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谋出智慧新区
  历经20多年发展的莱西经济开发区,早在前几年,其粗放型传统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风光不再,留下的是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切肤之痛。如何破解园区“成长中的烦恼”、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思路决定出路。去年4月,莱西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4”目标发展体系,立足打造环境优美、产业聚集、经济繁荣、绿色和谐国家级开发区的新定位,围绕“贴城发展、轴带展开、全域辐射、功能融合”的总体思路,规划出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智慧新区,并在智慧新区内规划出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入驻的半岛智能制造业基地、拉动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半岛物流中心三大产业集聚区。
  精准筑巢招商创出新锐“招数”
  大规划引领产业大转型,而大转型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干字为先。莱西经济开发区的决策者认为,新常态需要新动能、新优势,而新优势来自创新模式,于是,一个个招凤筑巢的“招数”由此而生:智慧新区按照“集约化发展、园区化招商”的定位,招商引资方向也由政府无序招引向引产业、引资本、引人才转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业招商团队参与园区招商,重点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机构)、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或高端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定向招商。
  产业特色的凸显,招商引资模式的创新,使园区发展势如破竹。如今,在莱西经济开发区智慧新区,20多个具有带动力的产业项目已签约落户产业集聚区:在半岛智能制造业基地内,已引进中德智慧新区、韩国万思特科技公司、赛迪产业园、北京OE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为代表的龙头大项目,将带动50家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内,引进的东欧产业新城、碧桂园古城里文化小镇、中科院青岛科教产业园、中科院中科广聚生物干细胞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将建成集商务服务、科研院校、高端住宅、休闲旅游、养老和健康医疗等服务综合体。在半岛物流中心,已引进以保税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和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物流项目,正在打造国际跨境物流仓储产业前沿基地和建设集百货、家居旗舰店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一个产业分布清晰,又跨界融合发展的产值过千亿级新区正在崛起。
  敢于“腾笼换鸟”换来新兴产业
  如果说智慧新区的崛起为莱西经济开发区“弯道超车”发展安上了加速器,那么“僵尸企业”的“腾笼换鸟”则为莱西经济开发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浴火重生的新动力。去年以来,莱西经济开发区牵线搭桥,通过采取租赁、买断等形式,引进的硅藻泥环保新材料生产、北航动力实验基地等13个高新产业项目通过“腾笼换鸟”顺利落户兴业,盘活闲置厂房10万多平方米、土地600多亩。目前,已有8家企业发展成行业的“单打冠军”:青岛三迪时空网络科技公司和科元三维金属3D打印项目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内技术领先的增材制造企业;青岛天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形成了集物流、传媒推广、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的产业链,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青岛道一空优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专利210项,研发的空气净化器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打出了莱西创造,今年产值将达到一个亿……“到2020年,通过实施“腾笼换业”,传统工业区将完成15万平方米老旧企业的嫁接改造,并建设莱西市双创中心,打造起全国电商示范基地。”莱西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打造智慧新区集聚新兴产业
  党工委书记徐一冰说,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有广阔的承载空间和精准的功能定位。近年来,莱西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4”目标发展体系和对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积极主动踏入工业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上,创新招商模式,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正在实现工业产业布局由“低、小、散”向“产业园区化”、“集群化”转变。莱西经济开发区智慧新区主要承接高精尖企业以“产业类”、“园区类”、“综合体”等形式组团入驻。
  围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抓好两大重点:一是通过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拉动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二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增材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