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6 15:46:24 来源:中国侨网 已阅读次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从列治文市出发,记者上周驱车经素里、芝里华克(Chilliwack)、贺普(Hope),乘坐纲索拉动的摆渡船渡过流水湍急的菲沙河(Fraser River)后,再驶往山峦包围的小牧场,采访利顿的原住民比尔(Bill),前往淘金华工遗址。
小牧场和后面大片山地属于比尔的祖传土地。记者跟在比尔后面,沿着陡峭山坡穿梭于树丛间,一直往下走到菲沙河边,看见一堆堆的石卵,旁边草丛间中露出一些生锈铁皮。
比尔跃上其中一堆石卵,开始如数家珍地诉说石头背后的故事。“你看,我现在所站之处,原本是一间石屋的墙,那边的缺口就是大门。”说着挥手示意记者跟他往前走,去到一个凹陷处,“这里是一个把猎物推送下来的地方”,比尔接着说:“而在我们后面的石堆原是个厨房,猎物从这凹陷处推送入厨房,由厨师煮给百年前淘金的华工吃。”
曾聚居上百个华工
据在这里住了很久的比尔表示,根据祖先流传说法,在19世纪这处菲沙河畔曾有上百华裔矿工聚居,而且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他指着一棵较矮小的植物说:“这不是本土植物,据曾祖父辈流传下来说法,这是一种李树,而它所在的地方是华工工头所住房子,李树所结果子,是用来打赏工作表现好的矿工。”
环顾遗址的规模,堪称是一条“华工村”,沿河边绵延约一公里,地上留有许多锈迹斑斑但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例如煮食铁锅、炭炉和食具等,极像早年华人的日用品。比尔把记者带到一棵有约200年树龄的巨树,烧过的树干有两颗残留粗钉,比尔估计是缆绳渡船码头一部分;他再指向小树林对开的菲沙河解释:“华工把缆绳系在船上,绕过这些粗钉,把船从菲沙河拉上沙滩。”走出沙滩,就看到两个生锈船锚,陷在大堆天然巨石旁的细沙里。据比尔说,这处的华工村遗址在早几十年前的布局更清晰,因为1962年经历山火,以及后来有松树甲虫导致大量树木倒下,覆盖着部分遗迹,“即使没有这些灾害,每年秋冬大量树叶落下,腐化入泥土盖掉遗址。自己小时候在这里玩耍时,遗迹轮廓清楚,散布山间的铁器俯拾皆是。我根本没能力每年清理树叶,所以今天在树叶和泥土下,应仍有很多未出土文物。”
记者留意到,比尔沿途把地上物件拾起介绍后,就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他说:“这是我的一个习惯,纯粹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曾动过念头去发掘,但想到不是考古专家,生怕破坏了原址。”比尔透露,省府人员知道这个遗址的存在,但一直没有表示。记者问:“你会再尝试与政府联系吗?”沉吟半晌,比尔反问记者:“你觉得华裔社群希望保留这个遗址吗?如果政府愿意做点事,我会很高兴,暂时我不认为他们会有行动。”他还指2015年时,曾有省议员到访这个遗址,但随后再不见联系。
卑诗省府2014年就历史上歧视华人政策道歉,随后成立承传顾问委员会,处理跟进遗址事宜。2015年,公众向省府递交的华人历史遗址约80个。在今年5月省选前,该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有省府官员表示承传计划九成工作达标,包括在本省5个华人历史遗址附近竖立纪念牌,而省府预留的100万加元拨款将近用罄。
在菲沙河边,比尔的家人已离开当地,由他独守祖传山地,看顾河畔的遗址。对他而言,守护华人历史不是政绩工程,也非书本知识,而是每天生活俯拾即是的事实,更是他成长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