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浙江记者 杜俏俏
经费紧张,演职人员生活条件艰苦,创排新戏力不从心;演职人员收入偏低,演出机会不多,人才流失严重……这些存在于基层戏曲剧团的老大难问题,甚至让一些稀有剧种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战。近日,在浙江省举办的基层剧团长会上,各剧团负责人在道出窘境的同时,也集思广益,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出戏出人是剧团开拓创新、传承发展的根本,而艺术人才培养是根本中的根本!”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强调,浙江京剧团特别注重各类艺术人才的培养,作为团长的他在旦角培养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在武生、花脸等行当也运用不同的方式储备人才。目前,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几个优秀的短打武生已逐渐担负起团里的演出重任,《藏羚羊》《王者俄狄》《宝莲灯》《哪吒》等好戏不断。“戏曲创新绝不能剑走偏锋,除了有戏可演,也要注意幕后创作人才的断层与匮乏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对戏曲的关注多停留在台前艺术家上,对幕后创作团队缺少了解。”翁国生说。
瓯剧是我国古老的多声腔戏曲剧种之一,也面临着老中青传承梯队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健全的难题。为此,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原温州市瓯剧团) 开展了“名家工程”,为年轻演员成才创造条件。通过搭桥牵线,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拜昆曲大家张洵澎为师,副院长方汝将拜昆曲巾生泰斗汪世瑜为师。而今,两人均已成为瓯剧演员中的旗帜性人物,使瓯剧的传承与发展有了保证。
作为浙江三大剧种之一的绍剧,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书记朱燕介绍,为了延续绍剧的生命力,剧院重排绍剧经典《火焰山》,以传世精品培养和锻造年轻人才。“该剧的演员基本上是绍剧院的新生代,他们中有的已经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有些还是传习班的学生,有力推动了绍剧悟空戏的传承。”朱燕说。
没有市场,等同于没有观众,没人看戏还有谁来演戏?面对困境,浙江各剧团都在下大力气深耕市场,让传统戏曲重新焕发生命力。浙江越剧团团长陶铁斧表示,截至2016年11月,浙江越剧团通过送戏下乡、驻场演出、雏鹰计划、老人越剧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不仅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成果,也锻炼了剧团的人才。“每场戏对演职人员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他们能从中磨练意志、提高水平。特别是送戏下乡,入冬以来,演员会不顾严寒,将剧目送到农村,为基层百姓演出。”陶铁斧说。
在宁波,唯一的甬剧专业表演团体宁波市甬剧团2016年1月至10月的演出收入为169.3万元,同比减少57%。剧团不仅演员缺乏,有志于投身甬剧事业的青少年也极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为了培育市场,宁波市甬剧团在宁波广电集团都市文体频道推出情景甬剧《老爷升堂》。该剧突破了以往舞台表演的局限,利用电视宣传甬剧及演员,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扩大了甬剧的受众群体。
浙江昆剧团为了培养观众,推出公益项目“幽兰之美——百场昆曲讲堂”,面向大众开设零门槛昆曲培训班,由昆曲表演艺术家亲自教授各行当的唱、念、做、打基础课程。同时,该团继续推进坚持多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各高等院校保持互动。“经过多年培育,不仅关注昆曲的年轻人多了,还发掘了一批昆曲新秀。”浙江昆剧团团长周鸣岐说。
“人才是制约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一大瓶颈。”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刁玉泉表示,浙江省将继续实施“新松计划”,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每年举办一个艺术门类的全省青年演员大赛,开办一期全省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实施一期全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推出一批省属舞台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为全省专业院团特别是基层院团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平台、提供资助。2017年,浙江省将再次举办“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开展第4期中青年文化企划人才高研班。
此外,浙江省还将继续深入实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蹲点采风。“艺术工作者应该带着选题走进百姓生活,有的放矢、采撷民情,将深入生活的体验转化为艺术成果;要带着作品下基层,服务百姓、文化惠民,在接受观众检验的同时查找创作上的不足;要带着任务到地方,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团队水平。”刁玉泉总结,“有了政策扶持这场及时雨, 戏曲剧团的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