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剧《沙恭达罗》是何时登上中国的舞台?
 《沙恭达罗》(中文剧名全译是《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是7幕剧,描写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豆扇陀行猎时遇见沙恭达罗,两人相爱而结婚。不久,豆扇陀返回京城,临别时,将戒指作为信物交给沙恭达罗。后沙恭达罗怀着身孕,上京城去找国王。但由于遭到仙人诅咒,结果失落了戒指,豆扇陀也完全忘却往事,拒绝接纳沙恭达罗。最后,豆扇陀重新获得沙恭达罗遗失的戒指,诅咒的魔力随之解除,破镜终于重圆。关于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故事,最早见于史诗《摩诃婆罗多》。
  印度著名剧作家迦梨陀娑匠心独运,将这个古老而平凡的故事改造成充满诗意的戏剧。剧中沙恭达罗形象丰满,性格完整,是一位印度古典美的女性形象。《沙恭达罗》赞美纯真的爱情,颂扬下层人民的正直善良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婉转曲折的方式鞭挞统治者的灵魂。在艺术上,全剧诗意盎然,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细腻,风景描绘优美,语言丽而不华、朴而不质,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沙恭达罗》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在近代,也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1789年英国梵文学者威廉·琼斯率先将《沙恭达罗》译成英文出版,并称颂迦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此后,《沙恭达罗》被译成其他欧洲文学,在欧洲文学界,尤其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
  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出现过多种《沙恭达罗》译本,但都是根据英译本或法译本转译的。1956年,中国首次出版依据梵文原著翻译的《沙恭达罗》(季羡林译)。自5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两次将《沙恭达罗》搬上舞台。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010@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