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该剧取材于同名电视连续剧,选择了以刘墉为核心的三个富有喜剧性的传奇故事——对弈成亲、夜审乾隆、赐剑自裁,以充分京剧化的艺术手段,将其演绎得既险象环生,又趣味盎然,既曲折跌宕,又流畅贯通,既剑拔弩张,又颐然快意。全剧的舞台样式极具京剧韵味,而又融入新鲜的手段;极具京华人文特色,而又为广大观众所理解。三组金碧辉煌的亭阁随意流动,景随人移,人在景活,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特定的戏剧情境,把一出连台喜剧表现得引人入胜。
特别是中集,其喜剧性文学结构十分精巧、严谨、完整:主人公刘墉处于被动(没有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地位,在主动了一把之后(取缔青楼),立即处于更大的被动(把皇帝囚于自己管辖的牢狱)之中。继而,编剧“绝处逢生”地在特殊的戏剧情境里反复设置和处理刘墉与乾隆主动中的被动、被动中的主动。一连串耐看、好看、经看、看不胜看的人物关系,显示了该剧圆熟的喜剧结构的高超技艺。其强烈的剧场效果充分证实了该剧颇具魅力的观赏性。不同流派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统一的艺术风格中大放异彩,实属难得。值得称道的是,该剧注重适应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欣赏趣味,努力让古老的京剧具有温暖舒适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又是建筑在京剧独有的魅力之中的。
《贞观盛事》
该剧表现唐代贞观年间,名臣魏征在歌舞升平中洞察官场奢靡、百姓怨尤之隐患,不顾自身安危,力谏唐皇释放后宫宫女,为群臣作戒奢以俭的表率。已惯听颂扬之声的李世民,面对步步紧逼的诤谏,先是不以为然,继而龙颜震怒,最后在长孙皇后的劝戒下,冷静思考,终于幡然醒悟,与魏征尽释前嫌,诏令开释三千宫女。该剧创作者抓住释放宫女这一十分独特的历史事件,通过魏征与李世民的君臣关系纠葛,巧妙地切入“贞观之治”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表现初唐“君臣携手,励精图治”的局面,提倡盛世“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识,给历史人物注入更多人文观照,体现了一种严肃的取信史实、观照现实的历史剧创作观念。
在展现魏征与李世民的微妙关系中,编导十分注意调动戏剧的剧场特点,通过月娟、西域女、苌娥等看似孤立的事件引出释放宫女的棘手问题,以层层铺设、环环相扣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划魏征的耿介执著与大智大慧、李世民的君王之相与常人情性,产生了难能可贵的剧场魅力,从而激发起观众强烈的欣赏兴趣。在二度创作方面,导演对“金殿震怒”一场的舞台调度,对宫女群体的细腻刻画,尤其是对“夜访魏征”一场深邃意境的营造,都成功地将唐文化与京剧艺术进行了巧妙的融合,给人以深刻印象。尚长荣等一批演员出众的艺术表现力和对人物气质的准确把握,以及该剧舞美呈现的严谨精致、恢宏气势,更为演出平添光彩。
《华子良》
该剧取材于中国现代革命史中的一段史实: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后,蜷缩在重庆的国民党加紧了对白公馆革命者的疯狂迫害。按照党的指示长期伪装疯癫的华子良,一方面承受着不明真相的战友的误解,一方面又要经受敌人的怀疑与考验。他忍辱负重,尝尽苦难,肩负起监狱内外沟通联络的职责,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营救难友的任务。该剧题材选择独特,切入巧妙,视角新颖,着力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的高昂旋律,同时又予以主人公更多的人性展示,通过华子良特殊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活动来讴歌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刻画革命者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有敌不能恨,有友不能亲,有妻不能爱,有子不能认的独特人物形象。
全剧节奏明快流畅,京剧本体意识强烈。不仅整体舞台呈现精美,且念、唱、做、打俱佳,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艺术探索上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有些场面如“耍鞋戏敌”、“挑篓下山”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和戏曲院校的示范教材;音乐上,既保留了京剧唱腔原汁原味的韵律,又根据人物的特定环境和情感做了大幅度拓展,流畅优美,激情饱满。此剧演出阵容强大,技艺精湛,特别是饰演华子良的王平有着淋漓尽致的发挥。舞美设置虚实结合,富有意境。全剧显示了强烈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是一部独具品味,满足了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京剧现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