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经济:在筑底中寻求信心

 17日9:30,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厅里座无虚席,一场以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发布会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难较大,分化加大,亮点不少。”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东北经济形势。

  1—9月份,全国平均经济增长6.7%,辽宁-2.2%,吉林6.9%,黑龙江6.0%。东北在全国四大板块中垫底,增速偏低。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提出了14条“高含金量”的措施。

  如何看东北经济当前困境

  “1—9月份,吉林的GDP超过了全国6.7%的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都较好。综合判断,东北经济是在不断筑底过程中,再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周建平分析说。

  在周建平看来,目前的分化依然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省与省之间分化,省内各地市之间发展分化,行业的分化和企业的分化。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条中轴线上集中了东北大概50%到60%的经济总量,但是东北的西部地区因为资源、环境、区位原因发展条件相对较差。从不同行业看,一些传统的“原”字号集中的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行业发展比较困难,而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好。

  “尽管目前东北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但是确实也有不少亮点。”周建平说。

  一是东北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新的消费亮点正在呈现。新松和哈工大的机器人、碳纤维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均表现出不错的增长态势。二是就业形势相对比较稳。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民生改善方面,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三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稳、物价稳。“今年又是丰收年,东北现在愁的是粮食能不能有仓储、放得下的问题。”周建平说。

  “东北三省中,辽宁的情况相对比较严峻,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要下更大的功夫。吉林现在不错,要进一步巩固,把阶段性增长转变成持续增长。黑龙江在逐步稳步回升,再加大点工作力度,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周建平说。

  如何看“投资不过山海关”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着“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这种提法不一定客观和全面,主要是形象的比喻。”在周建平看来,对于这个问题,要理性看待。

  “如何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工作,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要更多地学习用市场、政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减少用行政的手段。”周建平说。

  周建平认为,目前东北地区在经济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职能上的错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

  2015年,全国工商联有个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排名,东北入围的只有10家企业,浙江、江苏、广东有近百家。

  事实上,东北民营企业发展很快,数量不少,在GDP和税收贡献方面跟全国水平不相上下。但是,不足也很明显,周建平形容为“四多四少”——生产型企业较多,生活服务型企业少;一般型企业较多,科技型企业比较少;从事低端产品生产的多,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少;小微企业比较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较少。

  周建平表示,此次《意见》中也提出了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一是政策环境,二是市场环境,三是经营环境,四是法治环境,五是人才环境,六是创新环境,“如果把这六个环境加以改进,对东北民营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有利因素”。

  如何看政策“含金量”

  8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确了127项重大项目,估算总投资1.6万亿元。

  区别于“输血式”的资金投入,政策重点是推进东北地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改善投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创造更好的环境。尤其,方案明确,在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工激励工作。

  此外,国家发改委提出用市场化方式开展融资,包括国家设立东北产业振兴基金,同时研究规划利用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以及预期较好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周建平指出,此次出台的《意见》注重政策近期可操作性、可实施性,政策含金量较高,既有助于尽快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也有助于推进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

  例如,在稳增长保民生方面,政策和财政资金要向促进就业和保障养老金支付倾斜,兜牢民生底线;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支持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精准施策促进升级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要出台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支持部分中央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方面,设立新动能培育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重塑东北装备竞争力;要加快推广上海自贸区等的可复制经验;积极开拓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使东北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生力军;选择东部部分省份与东北地区建立对口合作机制。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