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开放合作态度不会变

 

2016年下半年以来,以钢铁产能为代表的一些问题的出现使中欧之间关系看起来似乎没有之前和谐。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反而是合作加深的一种表现,说明中欧双方开始寻求更深层次分歧的解决,为中欧合作进入互动更密切的下一阶段打基础。

当地时间10月1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也对中欧间秉承的开放合作态度作出了强调。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此次对话增进了中欧双方互信,明确了工作重点。中欧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合作将持续推陈出新。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则表示,欧方高度重视发展欧中关系,希望与中方加快合作进程。

问题不是主旋律

不出所料,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果然提到了钢铁产能这一2016年下半年中欧间争论最多的问题。但同样在意料之中的还有,中欧高层并没有就此问题拿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直言:“为什么没有解决方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法解决,至少不是中欧乃至中国单方面努力所能解决的。”姚铃认为,欧盟方面之所以对中国钢铁出口诸多苛责,很大程度上源于欧洲钢铁企业的诉求,这在当前民粹主义崛起的欧洲,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判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也表示,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需求不足的问题,具体至中欧之间,中国生产的钢铁品质与欧洲生产的钢铁品质还是有一定梯度差异的。在此背景下,即使中国钢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也无法在同一市场领域形成竞争,所以将欧洲钢铁业萎靡归咎于中国钢铁出口是不合理的。

姚铃强调,中国已在钢铁问题上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尤其是确定了5年内削减钢铁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王朔称,解决中欧在钢铁问题上的分歧,下一步应该是欧洲方面尽快解决英国“脱欧”,意大利、德国、法国等主要欧洲国家大选和难民等自身问题,从而平息欧盟内部日益崛起的民粹主义思潮,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过,王朔同时也强调,尽管现阶段钢铁产能的分歧在中欧合作中表现得很突出,但从本质上讲,构成中欧间加大合作的基础依然存在,合作仍是主旋律,双方都需要相互依靠、相互共享市场来实现全球经济低迷下的共同增长。

姚铃对此也颇为认同。她表示,随着一些分歧的浮现,也从侧面说明中欧合作开始摆脱表面上互动往来,开始进入了触及深层次合作的阶段,一旦出现的分歧得到有效解决,中欧合作将就此踏上更加密切的新阶段。

加深合作看时机

那么在可预期合作会更密切的新阶段,中欧合作会在哪些方面形成突破呢?对此,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也有强调,分别是中欧投资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

就中欧投资协定来看,姚铃和王朔一致认为原则上已经不存在巨大的分歧,达成协定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

姚铃称,中国方面负面清单的确定已经基本解决了外资市场准入的问题,目前欧洲主要还在就食品标准、环保标准、投资争端机制解决等标准性的条款“要价”。而欧洲方面在标准领域的预期很大程度上跟区域内民众民意是正相关的关系,目前欧洲民粹主义崛起,一意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很可能在欧洲民间形成逆反以及有损中国方面的经济利益。在此背景下,放缓谈判步调不失为以退为进的优选考量。

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王朔认为现在反而是一个加速推动的良机。他指出,与中欧投资协定成果需要逐日显现不同,“一带一路”构想的推动和落实都是建立在具体的项目之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欧洲民众能明确看到的,符合欧洲寻找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不会受到民粹主义以及欧洲内部各成员大选的影响。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