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综合外媒报道 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南美洲,人类活动所致的大规模大气污染早在工业革命前两个世纪就出现了。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期间(1532年至1572年),殖民者在今玻利维亚境内的波托西(Potosí)找到了蕴藏量丰富的银矿(在当时储量居世界第一),并奴役大量土著劳动力进行开采和熔炼。在此之前,印加人已经知道如何炼银,但西班牙人引入了一种新方法,显著增加了银产量,冶炼过程中排放出的大量铅灰形成的厚重“云层”也首次在安第斯山脉上空出现。这些污染物中的一部分随风飘至西北方向的凯尔卡亚冰帽(Quelccaya Ice Cap),并在此沉积,覆盖于数百年的冰雪之下,直至2003年时被科学家发现。此次,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凯尔卡亚冰帽的冰芯(ice core,人类在冰盖上钻孔取得的圆柱状冰体,由未融化的积雪长年积压形成,可从中提取古代气候和环境信息)各层进行化学分析,使用质谱法检测冰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类别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西班牙殖民之前,冰芯中的有毒金属元素浓度曾出现过几次高峰,但可能是由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引起;自16世纪中叶起,有毒金属元素浓度大幅升高并持续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多国宣布独立之时。
研究人员将凯尔卡亚冰帽的冰芯成分数据与此前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污染物质可能都来自于波托西,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境内的其他矿区对凯尔卡亚冰帽所受的污染影响较小。俄亥俄州立大学伯德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帕奥罗?加布里埃利(Paolo Gabrielli)说,“能够从取自一个处于原始自然状态下的高纬度地区的冰中检测到污染物质这一事实说明了沉积的程度之深,只有非常强的污染源才能跨越这么远(凯尔卡亚冰帽与波托西之间有500英里左右的距离),影响像凯尔卡亚冰帽这样的荒僻之地上的冰雪的化学成分。”
据介绍,自18世纪末起,人为污染大范围扩散成为普遍现象,科学界尚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是在测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时,更早期的人类活动是否应被计算在内,例如曾有研究发现格陵兰冰川冰芯中的铅元素可追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采矿和冶金活动。国际地质学管理机构正在探讨是否应正式将我们所处的地质年代称为“人类世”(Anthropocene,指人类活动开始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全球性影响的时代),加布里埃利等人希望这项对凯尔卡亚冰帽冰芯的研究能为这方面的讨论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