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 > 国内新闻 > 专利
江苏: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提升创造实力

 今年1月至6月,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8218万件和2.2249万件,继续领跑全国,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申请量34.59%,专利产出在保证数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结构持续优化。数量布局、质量取胜,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及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的启动之年,江苏省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省专利申请量中占比提升表明专利质量为更多企业或权利人所看重。这既是江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发展成果,也与全省各级政府综合发力,明确知识产权考核指标,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

  带动企业 扫除意识盲区

  “我们对知识产权人员有着技术和知识产权法律的双重需求,适合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十分稀缺,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开设的免费培训班为我们企业化解了这一难题,已经为我们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产权人才。我们还在省局的带动下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业的创新及风险防范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说,无论在人员的培养,还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举措都是我们现阶段所迫切需要的。”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知识产权工作的带动下,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才继续上升。作为一家机械领域企业,该企业已拥有20余件发明专利,其中包括多件国外专利。

  “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决定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江苏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708万家,其中拥有专利的企业有1.2263万家,占比仅25%。因此,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成为当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的一项重点任务。”支苏平介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聘请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为授课讲师,分三组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以增强培训针对性为核心,摸清规模以上企业专利情况,实施分类培训。对于未提交过专利申请的企业,培训中会突出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有关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其主要负责人知识产权意识;对于已经提交专利申请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则在培训中加入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纠纷应对,知识产权布局等内容,力争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专利全覆盖。

  “经过培训,我才了解到知识产权对我们企业的整体运营作用这么大,回去以后一定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一些企业负责人在培训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聚焦产业 提升专利质量

  重数量也重质量。在连续几年的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居于全国前列后,如何让这些专利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实效是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者一直所思考的问题,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应运而生。“我们力求围绕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支苏平表示。

  江苏各大高校拥有大量的创新成果,在高校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帮助这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相对接,有效促进了其成果转化。先进焊接是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先进焊接装备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通过项目研发前期的技术分析、对现有专利进行评估完善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其在先进焊接领域的专利布局。学校在该领域已拥有100余件专利,在全国50余家企业实现专利转化,12项成果被评为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产值高达20亿元,对学校优势学科科研成果的保护和转化效果明显。

  在企业层面,以产业发展为引导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更重视对于先进技术的运用,企业产品性能达到优化。“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先进技术是在高校诞生的,我们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中将自身产品研发与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智能电力电器领域的合作相结合,希望运用高校的前沿技术产生更大合力。”大全集团知识产权有关负责人介绍,大全集团自去年建立智能电力电器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以来,与高校、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合作,并正在制作智能电力电器产业专利信息分析报告。今年1月至7月,大全集团已提交了113件专利申请。

  “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是创新的载体,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专利代理机构及信息服务机构等服务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服务机构将帮助创新主体在研发前对相应技术领域信息,尤其是专利数据、外部文献进行梳理,确定研发方向及路径。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实时关注对手的研发趋势,不断调整研发,并及时保护研发成果。”支苏平介绍,目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已经引导建立了良好的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协同合作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有效推进了企业、高校院所提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形成能够全面系统保护创新成果的优质专利。

  “今后,江苏省知识产权系统还将通过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举措、部门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与全省经济发展相融合,为全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支撑。”支苏平表示。(记者魏薇,通讯员吴珂)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zgyt010@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