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长陈德铭就中非经贸合作问题答记者问

 1月11日—17日,商务部长陈德铭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了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非洲三国,日前,陈德铭结合此次访非情况,就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2009年元月,您访问了非洲一些国家,今年新年伊始,您再度首访非洲,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巩固和发展中非友好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开展对外经济交往中优先考虑的工作重点。所以最近两年,我在年初首先选择来非洲访问。 
  去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成功举办,这是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友好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推进中非合作的8项新举措,这些措施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增加非洲融资能力、农业合作、扩大市场准入、促进投资、减免债务、发展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对加强新时期中非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受到了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欢迎。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和非洲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启动8项新举措的落实工作。 
  此外,我还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出席了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的就职仪式。 

  2、中方在落实对非8项新举措方面有何设想? 
  答:
怎么把8项新举措落实好,是今后3年我们对非工作的重点。这次到非洲来,就是要认真听取非洲国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拜会了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和相关的财政部、贸工部等部门举行了会谈,他们对尽快落实新举措的积极性很高,有很多设想。同时,我们还请了驻10个非洲国家的经商参赞一起来开会座谈,大家一口气谈了5个多小时,提出了很多思路和建议。 
  总的来说,在落实8项新举措方面,我想有以下几条原则。第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创性地提出了对非务实合作8项举措,现在已全面落实且成效显著,我们要总结以往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提前做好新的规划;第二,要认真听取非洲国家的意见,重点支持改善民生、发展医疗卫生、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项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让非洲国家普遍受益;第三,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高质量、高标准地把好事办好,绝不搞花架子;第四,难易并举,尽快启动,对一些需要前期论证的项目,要着手开始探讨,同时立即启动免关税、免债等工作,目前我们已开始和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就输华产品免关税问题签署换文,争取在年中能够正式实施免关税措施,让有关国家尽早受益。 

  3、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中非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 
  答:
金融危机给中非经贸合作带来一定影响,2009年中非贸易为910.66亿美元,下降了15.1%,但是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的势头没有变。 
  第一,中非贸易总额出现下降,与大宗产品价格下跌有很大关系,但中非之间的贸易量并未出现大幅萎缩。由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扩大进口的措施,我们与许多非洲国家的贸易,特别是进口还在增长。例如2009年前11个月,中国自埃塞进口增长202%,自莫桑进口增长35.5%,自坦桑进口增长46.7%。第二,在全球跨国投资锐减的情况下,中国对非投资强劲增长,2009年前3季度,同比增长了77.5%。第三,在非洲国家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提供优惠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等,支持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在非工程承包的营业额突破200亿美元,同比增长42.3%。第四,中方如期完成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非8项举措的落实工作,中非发展援助合作的规模继续扩大。 
  中非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对非洲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初,我访问过赞比亚,当时由于铜价大跌,赞比亚不少铜矿倒闭,在那里投资的中国有色集团作出了不裁员、不撤资、不停产的承诺,还应赞政府的要求接手了一家倒闭的外资铜矿,并把职工家属组织起来搞服装加工,增加吸纳就业2000多人。年底他们把情况向赞比亚总统作了汇报,总统高兴地说这是他最好的“圣诞礼物”。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对非8项新举措的落实,我们对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4、2009年中非贸易有所下降,您对下一步发展中非贸易有何设想? 
  答: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贸易快速增长,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08年扩大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2009年虽然贸易总额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复苏和大宗产品价格回升,今年中非贸易将有望回到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 
  中非贸易总体基本平衡,但从国别看,不少非洲国家对华存在逆差,所以,近几年来我们把积极扩大自非进口作为对非贸易政策的重点,在新的8项举措中,中国将在未来三年逐步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实行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其中2010年首先对60%的产品实行免关税,免税产品由原来的400多个税号扩大到4700多个税号。此外,中方还计划在中国沿海比较发达的商品集散地建设一个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以减免摊位费的方式帮助非洲产品来华展销。非洲国家对中国的这些做法非常赞赏,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说,非洲的真正发展要靠贸易而不是靠援助。贸易发展了,才能带动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切身经验。免关税的优惠措施,不仅有利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还有利他们吸引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提升中非贸易的档次和水平。一方面是扩大对非洲制成品的进口,一方面是提高中国对非出口商品的质量。我这次在三个国家都看了不少市场,有高档的外资超市,也有中低端的商品批发市场,各种档次的中国商品进来不少,但是自有品牌的中高档商品却不多,这也是今后我国外贸发展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在访问中,我和非洲朋友们研究探讨了能否在一些辐射能力较强的地方设立物流中心,更多地引进有品牌、高质量的中国商品,同时也促进当地流通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消费需求。这个建议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 

  5、非洲国家对中国企业来投资普遍持欢迎的态度,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对非投资? 
  答:
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发展很快,2001年,我们对非洲的投资只有5千万美元,2009年全年实际投资将突破10亿美元。但从总规模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非洲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市场,发展中非投资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此次访问的三个国家对吸收中国投资都表现出高度的兴趣,纷纷表示愿为中国企业提供便利。为鼓励有实力企业扩大对非投资,我们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8项举措之一,中国已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非洲5国兴办了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合作区将借鉴中国开发区的经验,集群式地引入中国企业投资,形成产业链条,带动当地资源深加工和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还专门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对到非洲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和项目予以参股支持,目前已投资近5.4亿美元支持了27个项目,预计将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近36亿美元。例如埃塞就利用中非投资基金,建立了一个填补东非生产空白的玻璃厂。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的新举措之一,我们将把中非发展基金的总规模增资到30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打击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环境保护,开展属地化经营,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6、国际上有一些人,一直在说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您对这些议论如何看待? 
  答:
上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之后,一些原来的宗主国殖民者,在政治上继续干预非洲内政,在经济上仍然把持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获取资源,倾销产品,阻碍非洲民族产业发展,形成严重依赖宗主国的畸形经济模式。因此,当时非洲人民就提出要继续反对这种新殖民主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扩大,一些人也想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加到中国头上,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和逻辑的。在政治上,中国和非洲国家平等相待,不干涉内政,不谋求特权。在经济上,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无私地援助非洲,帮助他们改善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例如,中国在非洲援建的铁路达2200多公里,公路近3400公里。这种援助不附带政治条件,也不求经济回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逐步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主体,他们越来越多地与非洲开展贸易,进行投资,承揽工程项目,这种合作和政府的发展援助是不同性质的,它遵循的是市场规律,但也完全是平等互利的。 
  说中国是新殖民主义的人,总爱拿中非之间的资源合作做文章,我也着重就此谈点看法。非洲不少国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这些国家积累资金,启动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过去非洲的资源开发基本上为西方的跨国公司垄断,中国企业到来之后,通过投标等方式公平地参与竞争,不仅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吸收就业,而且打破了垄断,提高了资源的价值,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恰恰是一些老牌殖民主义思想的人,长期视非洲资源为自己的禁脔,容不得别人染指,所以要说三道四。 
  同时我还要指出,资源开发只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的是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工业,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在那些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一样开展了大量合作。比如埃塞俄比亚,资源并不特别丰富,但中国政府一直给予埃塞政府大量无私援助,中国企业对埃塞的投资也快速发展,目前正在那里兴建了一个总投资预计为4亿多美元的工业园,发展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埃塞财政部长在和我会谈时,就专门指出指责中国企业到非洲是为了掠夺资源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当前,发展仍然是非洲最迫切的问题。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支持非洲发展,也希望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多为非洲的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陈德铭部长在我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工地上与工人们交流

 
陈德铭部长考察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物流情况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 zgyt@vip.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20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