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将建服务平台 让全社会参与非遗传承保护

一本全面反映2015年度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状况的图书即将出版,这是新成立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动旗下20余家会员单位深入各区县摸底调查的成果。作为联系政府与传承人、保护单位、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桥梁,市非遗保护协会将配合政府为非遗事业建立一个社会化服务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建立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市级项目220项。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上海非遗保护事业快速发展,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非遗保护亟须社会组织的更多参与。

  信息不对称亟待打破

  一根竹扁担,一头挑着小舞台,一头挑着高脚凳,舞台上的金戈铁马、才子佳人都由挑扁担的那个人独自演绎。这是崇明扁担戏,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汉族传统木偶戏。由于表演者单兵作战,不属于任何一个剧团,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摸不清它的情况。濒临失传的困境曾威胁着这一充满了民俗特色的剧种。一度,整个崇明乃至上海,只剩下几根扁担尚有零星的演出,而其传人也均已年过半百。被选为首批市级非遗项目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崇明扁担戏的抢救工作也陆续展开。

  “崇明扁担戏算是幸运的,在过去的20年间,沪上类似的传统表演项目已经消失了30%。”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透露,针对非遗保护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非遗保护协会设立了多个分支委员会,不管属于哪个系统管辖的非遗项目都能被纳入保护范畴。目前,协会的首批单位和个人会员有600余个。未来,政府有何扶植政策、通过什么渠道申报等信息,将通过这一平台第一时间告知会员。

  “市非遗保护协会的成立,既是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也是上海非遗保护事业发展的自身需求。”高春明说,作为一个有着非常丰富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城市,上海拥有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形式。这是特点,也是难点。据统计,沪上70%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不属于文化系统管辖范畴。比如,餐饮项目属于行业协会管辖;中医药项目有些归属卫计委,有些分布在高校内……要摸清其底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并不容易。

  挖掘潜在非遗传承人

  在非遗保护领域,传承的难题迫在眉睫。在上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77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是68.7岁。4年前,有关部门在江南丝竹传承人中选定5人,准备用视频、录音等方式对这一项目进行记录。但没想到,项目着手准备的两个月内,5人中有两人相继去世。

  非遗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失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而保护、传承的前提是申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非遗项目的申报有着一套规范的程序。以国家级名录为例,传承人需要递交一份申报书、一份陈述报告以及一部8分钟短片。而非遗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学历偏低,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高春明曾接触到一位古琴制作人,他的古琴制作有故事、有内涵,从选料开始就和别人不一样,但他只会制作、不善表达。“第一次去,一个多小时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带去我自己搜集的历代古琴的资料和在博物馆拍的照片,我问他很具体的问题,比如音孔为什么开在这里,为什么故宫的陈列琴做得不一样……在这样的互动中,古琴师傅终于给出了完整的文本。”协助传承人完成项目申报将会是市非遗保护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前说到非遗传承,一般局限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这两个方面,由于受益面窄,非遗传承很容易陷入断层危机。业内人士认为,最理想的传承是让全社会都参与其中。根据市非遗保护协会的工作计划,该协会将与沪上高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与此同时,在中小学设立非遗传习所、传承基地和培训基地,开展一系列非遗传播活动,挖掘潜在的非遗传承人。(李婷)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zgyt010@163.com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