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网站 > 贸易壁垒 > 重要案件
文化金融,新年新主张 来源: 点击数: 2016-01-31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国务院决定设立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多地文化金融试验区、贸易保税区的推进,文化投融资和贸易日趋活跃;互联网界不断地推陈出新,正不断刷新着文化产业乃至金融的格局。

  新年伊始,文化产业携手金融界,在一些“桥头堡”机构的带动下,推出了一些对双方都是重大利好的举措,演绎着未来几年文化金融“双子星座”的行情。

  自贸区放开银行境外融资

  性质:政府辖下机构

  地点:上海自贸区

  时间:2月12日

  临近春节,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迈入“金改3.0”时代。2月12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拟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转而用风险转换因子等新的管理方式优化境外融资结构。

  在专业人士看来,《实施细则》最大的亮点在于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对企业而言,不管是做贸易还是境外并购都将非常有利。

  如果说2013年9月上海市会同“一行三会”出台支持自贸区建设的“51条”意见,确立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政策框架,是自贸区金改的1.0版;2014年5月,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与境外金融市场的融通,是自贸区金改2.0版;那么此次《实施细则》发布则是自贸区金改3.0版的起步。

  具体来说,今后在上海自贸区内,企业的融资规模从原来资本的1倍扩大到2倍,银行原来不能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在遵守杠杆限定下,也可以从境外融入本币、外币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也能从境外融入资金。同时,从境外获取融资的利率将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这无疑能从境外获得资金补充,将大大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

  随着央行把本外币一体化作为管理融资模式以后,在原来外汇管理的模式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拓展。据悉,现在自贸区内企业的资本账户可兑换已经基本到位,接下来上海自贸区将逐步完成个人的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放开。

  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启动

  性质:国家级平台

  地点:上海文交所

  时间:2月13日

  2月13日,国家级交易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签约,在文化金融信用征信体系及相关数据库、文化产权市场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文化金融行业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国家级文化金融征信系统建设项目宣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文化金融信用工作发展的开启。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文化对接金融的重要平台,汇聚了海内外丰富的文化要素资源及各类专业资本,通过交易的介入,沉淀了大量数据信息。至2014年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实现各类交易服务1267亿元,成交43777宗,累计挂牌6万个项目,各项业务指标持续领先全国。其中,2014年,实现各类文化产权交易及服务601亿元,成交26486宗。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要控股,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家融个人征信系统与企业征信系统为一体、既从事征信数据库建设又提供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的专业化机构。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连发政策推动文化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提出“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多渠道分散风险”。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娱乐、演出、艺术品、网络文化等领域文化企业主体、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今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信用建设和知识产权维权”。此次签约是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具体举措。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信用体系欠缺是文化对接金融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目前文化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轻资产、规模小等情况,没有信用体系作为支撑,金融不敢轻易涉足。

  十大传统产业“触电”互联网

  性质:全国产业园区桥头堡

  地点:北京中关村

  时间:1月26日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经济结构”等内容引起了热议。近日,《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2015-2020》在中关村启动,10个重要传统产业开启与互联网产业“联姻”之路,为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再添新动力。

  空气净化器、路由器、电视……所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搭载一款小米智能操作系统后,就能变成一系列智能化的家居产品。这个系统的功能改进,也不再是工程师闭门造车,而是通过互联网汇集成千上万用户的智慧,进行“众筹”研发。凭借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小米已经涉足智能手机、电视、路由器、机顶盒等多种智能设备领域。2014年,约8000名员工的小米科技全年实现收入743亿元,平均每11个人就实现1亿元收入。

  在中关村,像小米这样,以极少的人力撬动全球市场、资金和制造资源的公司还有很多。2014年,中关村实现亿元级别收入所需从业人员要56人,较2013年少6人,较2008年足足少了36人。除了拥有前沿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往往是他们的“杀手锏”。

  2014年,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建设成效显著,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总收入超六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媒体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只是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的冰山一角。

  示范工程内容显示,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将在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中关村企业围绕各行业产品、生产线、供应链及商业模式等环节,开展跨业跨域创新,中关村将实施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环保业、零售业、教育文化业、生活服务业、医疗健康业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融合创新工程。

  示范工程将通过支持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建设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鼓励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跨企业跨区域协同合作与交易等具体方式来完成。

  文化“轻资产” 信贷“在路上”

  性质:商业银行机构

  地点:全国

  时间:2014年至2015年

  今年贺岁档影片竞争激烈,仅大年初一就有八大影片同日上映。就在文化消费进一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不少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重点,各家银行积极创新融资方式,直面“轻资产”企业“看得见、摸不着、抵不住”的问题。

  以星美院线为例,2014年星美院线从67家一下增长到98家,这和他们从银行渠道拿到2亿元的低成本信贷是分不开的。尽管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飞速发展,但在银行眼中,即使是其中“强势”的院线行业,由于影院多半是租的楼宇,没有可供抵押的不动产,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存货,这类“轻资产”的文化企业不找第三方担保,同样很难让银行“放心”。

  中信银行北京三里屯支行负责人战世吉表示,他们探索把院线现金流运转作为防范风险的突破口,通过系统监测院线每一天的票房收入、成本费用、资金余额等,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对称问题解决了,风险也就缓释了。据战世吉介绍,仅不到一年,文创企业就从以前的“不可合作类”变为了该支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区域,占到该支行所有信贷投放量的30%。而“权利担保+现金流交易流管控”等创新模式也逐渐成为中信银行控制文创类企业风险的有效手段,推动该行开发了星美国际、乐视股份、奥飞动漫、万达文华等一大批代表性文创类企业。

  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中信银行在内,不少银行都“嗅”到了这块“大蛋糕”未来的前景,下功夫找寻攻克“轻资产”企业的办法。工行围绕核心企业推广供应链融资产品“影视通”,把多部电影打包,集合放款,支持了《唐山大地震》、《大魔术师》等多部影片;浦发银行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了《小时代》、《归来》、《后会无期》等多部影视作品;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也都有专门针对文创企业的信贷产品“文创贷”。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受到挑战,正努力从重资本资产业务向轻资本资产业务转变,文创、旅游、教育等现代服务行业正符合银行转型的思路。但文化产业体系庞杂,运营规律各异,对银行来讲是一个全新领域。目前大多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还多集中于有知名度和资产规模的大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极少。专家认为,我国正在步入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银行应抓住机遇,通过探索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并购债券等创新融资工具,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创企业服务体系,满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需求。

  首试“普惠金融”受关注

  性质:全国首家网络银行

  地点:全国

  时间:2月

  首家网络银行微众银行尚在内测中,但外界的极高关注度让这家银行高管近日坦言,颇感“如履薄冰”。人们对微众银行的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家网络银行和民营银行,更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对银行更好服务百姓和实体经济的真切期待。

  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银行只盯着大企业、大项目、大客户,一味依赖吃利差,过分沉浸于“以钱生钱”的虚拟游戏,公众有意见,实体经济受痛。这种模式不仅使得银行业发展不可持续,而且对国计民生不利。银行生存的环境已大不相同,唯有变革才能健康发展。当前,大企业、大集团日益依赖直接融资,对银行贷款需求度下降;信托、基金、理财等新业态层出不穷,百姓也不再只能把钱存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利差这一银行传统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一些银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模式,但转变还远远不够。长期被大银行忽视的小微企业、百姓个人消费等金融需求,一直因为缺乏银行信贷等信用纪录而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的草根阶层,恰恰成为未来巨大的增长点。

  服务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银行未来发展才有“钱途”。监管层力推的普惠金融,也正是此意。也因此,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开张的名为“微众”的网络银行,意义深远,它将交出第一批什么样的服务成绩单,也成为业界近期热议的话题。

版权所有:中国亚太经济合作中心
    技术支持:亚太网络技术中心
网站管理:亚太网络管理中心
    邮 箱:zgyt010@163.com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9号 
    京ICP备15062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