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筹备,中新重庆项目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1月8日下午,中新(重庆)项目联合实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正式开始运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新重庆项目将通过国家层面的联合协调理事会、部委层面的联合工作委员会、重庆层面的联合实施委员会实行三级合作机制运营,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技术四个重点领域合作,携手打通中国西部“任督二脉”,达到缩小西部与沿海地区差距的目的。
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于1月8日在重庆宣告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2015年11月7日,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协议,重庆市长黄奇帆与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签署了《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协议》。
在管理机制上,根据上述《框架协议》,中新两国决定成立三级合作运营机制,推进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具体来说,包括国家层面的由两国领导人参与的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协调理事会,理事会的主席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理事会年度会议将与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同期召开。
其次是部委层面的两国商务部牵头组建的工作委员会,中方由19个部委相关负责人组成。
最后是重庆层面的联合实施委员会,由重庆市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部级代表担任共同主席,同时,包括外交部亚洲司、发改委西部司、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委也有相关负责人担纲委员会委员职务。
黄奇帆表示,中新重庆项目有两大特点,一是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突出金融、航空、物流、通信四方面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接各个领域的合作,中新重庆项目管委会下还专门设立了四个分委会,即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部门。
另一个特点在于其有别于中新苏州和天津项目,不再划定地理边界。黄奇帆称,中新重庆项目并非重庆引进新加坡的企业在重庆搞一个项目,而是中新两国就互联互通服务贸易范围进行的合作,仅运营中心在重庆,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都在该项目的覆盖范围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新重庆项目经过谋划、选址、决策数个阶段,之所以最后花落重庆,与重庆的地理区位以及近年来在经济上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陈秀山认为,重庆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也是连接中国与欧洲、非洲以及东盟的重要窗口。“中新重庆项目合作重点在于服务业、物流和互联互通等领域,重庆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从重庆可以连接整个长江和华南经济带,这对新加坡而言是一大吸引力”。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的陈振声1月8日表示,经过调研,他与团队成员发现,导致中国西部发展不如沿海地区的两个要害就是西部的融资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因此需要打通这“任督二脉”。
“重庆近年来通过集群化模式发展了包括电子、汽车等新兴主导产业链,经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形成了独有的重庆经验,这对开展实施中新重庆项目都有一定借鉴意义。”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学专家李勇表示。
事实上,目前已公开的一些细节已经透露出重庆经验将在中新重庆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运用。
黄奇帆表示,重庆将和国内金融单位、新加坡淡马锡合作,一起作为LP入股,形成一个股权基金。这意味着此前关于渝富集团、淡马锡、丝路基金、平安集团将共同发起设立中新互联互通产业基金——新渝基金的传闻有望落地。
分析认为,新渝基金成立后,或将投向两个方向,一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园区建设;二是园区内的企业融资。
2015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重庆经济高速增长调研时,发现包括集群式发展产业、需求导向式招商以及优先结构调整等在重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成立股权基金则是需求导向式招商重要内容。
一位不愿具名的观察人士表示,近期多个省市的重要领导密集调研重庆,说明重庆在经济发展上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